? ? 玉龍沙湖旅游區(qū)位于翁牛特旗境內(nèi),國家AAA級景區(qū),蜚聲海內(nèi)外的“中華第一龍”就出土在這里。翁牛特是蒙語,為“諸王、神圣”之意,是蒙古部落的名稱。元代這里是成吉思汗四杰之首木華黎的封地。玉龍沙湖旅游區(qū)內(nèi)是集草原、沙漠、山林、湖泊和蒙古族風(fēng)情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(qū)。
所在地叫布日敦,漢語是“草木齊全”的意思。這里最具特色的是沙漠、沙湖、沙松和響沙,是科爾沁沙地的一部分,有“八百里瀚?!敝Q。5萬畝草原與茫茫無邊的科爾沁沙地相連,沙地中有一眼清泉,泉水噴涌近1米高,每小時噴水數(shù)百噸,在沙漠中積水成湖。湖面達1萬余畝,湖中有十幾座沙島,十分獨特。湖內(nèi)生長著鯽魚、草魚等魚類。在湖北面一望無際的大沙漠邊緣,平地聳立起一座奇形怪狀的石山,山上的怪石和樹木千姿百態(tài),有鴿子石、鵪鶉石、蘑菇石、壇子石、陰陽石,個個活靈活現(xiàn),惟妙惟肖。湖西南部的黃花山和西北部的大黑山,像兩面巨大的屏風(fēng)一樣矗立著,山有上駝佛、仙人指、龍門等奇峰怪石。
1971年,翁牛特旗朝格圖溫都蘇木賽沁他拉村北山崗地表以下60厘米處出土了一件大型玉龍,通體呈墨綠色,高26厘米,完整無缺。體卷曲,呈“C“字型,吻部前伸,略向上彎曲,嘴緊閉,頭上無角,鼻端前突,上端邊起銳利的棱線,端面近橢圓形,有對稱雙圓洞,為鼻孔。雙眼突起呈棱形,前角圓而起棱,眼尾細長上翹。額及鄂底皆刻細密的方格網(wǎng)狀紋,網(wǎng)格突起作規(guī)正的小菱形,頸脊起長鬣,長21厘米,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。鬣呈扁薄片狀,通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,邊緣收成銳角似刀、彎曲上卷,末端尖銳。龍體橫截面略呈橢圓形,直徑2.3—2.9厘米,龍尾內(nèi)卷。龍背對穿的單孔,外徑0.95厘米,內(nèi)徑0.3厘米,經(jīng)試驗,以繩系孔懸掛,龍的頭尾恰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。
這件大型玉龍,是一整塊玉料圓雕,細部運用浮雕、淺雕手法表現(xiàn),通體琢磨,光潔圓潤。龍體伸曲剛勁有力,長鬣高揚,顯得極有生氣。中華第一龍的現(xiàn)身,將中華古代文明史向前追溯了一千多年。